長者小便失禁的治療與護理

小便失禁在長者中有多常見?

  • 根據國際理遺學會於2002年訂下之定義,小便失禁是任何非自願的漏尿。尿潴留(即不能排尿)因會引致滿溢性失禁,故亦包括在內。
  • UI_elderly
  • 長者小便失禁是一個常見但又不大為人注重的問題,研究顯示65歲或以上的長者中,10-20%男士和15-35%女士有小便失禁問題,若在老人院舍,這個比例更超過一半。UI-age
  • 小便失禁不但會引起很多生理和衞生問題,所產生的負面心理影響更為嚴重,尷尬和悲觀無助的情緒,迫使患者隱匿家中,不敢外出参與社交活動,當照顧者感到厭惡時,亦成為一個入住老人院舍的理由。
  • 年齡的增長對泌尿系統的影響包括膀胱容量減小,膀胱收縮能力減弱以及忍尿能力下降,但重要的是,大部份長者都可以適應這些變化:失禁絕對不是一個老化後的必然現象。
  • 失禁問題的出現,是顯示身體有某些部份出現毛病,失禁只是其中一個病徵。可是,同樣重要的是,就算不幸患上失禁這個毛病,經過治療,有超過六成人的病徵會得到改善,有三成人的問題更會得到根治。

長者小便失禁的原因和治理

  • 要妥善處理長者的小便失禁,須先了解其成因及作適當評估。長者小便失禁主要有三大成因:
  • 1) 膀胱儲尿和排尿及其神經系統控制功能受損
  • 2) 行動不便,手脚不靈活,不能安全地使用洗手間
  • 3) 認知能力障礙,使患者失去了在適當時間和地點才小解的意識
  • 有些長者三方面都有問題,要治療並不容易。

  • 1) 膀胱儲尿和排尿及其神經系統控制功能受損
  • 膀胱儲尿和排尿及其神經系統控制功能受損,常見的情况有膀胱肌肉過度活躍症、括約肌鬆弛、膀胱肌肉無力、尿道阻塞等。
  • 常見的病徵包括尿頻、夜尿多、急切性失禁、壓力性失禁、又或小便困難、排尿不清、尿潴留等。導致的成因更可以是腦部受損、脊椎神經受壓、糖尿病引致神經線病變、前列腺肥大或腫瘤、藥物產生的副作用、尿道感染等。
  • 這些情况最好交由老人科內專責處理小便失禁的部門(一般稱理遺科)作詳細檢查和治療,必要時需作尿流動力學檢查,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 2) 行動不便,手脚不靈活,不能安全地使用洗手間
  • 長者若因各種原因引致行動不便,除作復康治療,可視乎患者情况,在厠所加裝合適扶手、加高坐厠高度,又或添置大便椅、尿盆、尿壺等。對於一些已全癱的長者,無可避免都要使用成人尿片。
  • 但對於那些仍有部份活動能力的長者,一般尿片對他們來說反而會造成障礙,他們很難自行除下尿片如厠和厠後重新戴上,故此可考慮改用橡筋頭尿片褲,就如訓練小孩如厠的學習褲原理一樣,幫助他們作如厠訓練,減少失禁,減少對照顧者之倚賴。
  • 若然失禁之尿量不多,更可考慮改用一些較小巧的失禁護墊,有專為男士或女士使用及不同吸尿能力的設計,配合個人需要。
  • 至於尿管套、尿喉、尿袋、腳袋、尿喉閥門、導尿管等,應由醫護人員評估和指導下才使用。
  • 患者若能自助解决大小便的問題,無需靠別人幫助,可重拾自尊,對於長者的康復進度有極大幫助,亦能大大減輕照顧者之負擔。

  • 3) 認知能力障礙,使患者失去了在適當時間和地點才小解的意識
  • 認知能力障礙最常見是老人癡呆症,但任何情況引致神智迷亂也可出現失禁現像,必須由醫生診斷。照顧老人癡呆症患者,可觀察其於尿急時有否不安或一些小動作,指導患者如厠,又或採用定時如厠法或提示如厠法等。
  • 總括來說,要治療長者的小便失禁,需要仔細評估檢查,找出所有成因,作多方面的治療計劃,即使未能治癒,亦應設計一套最適合而又為長者接受的護理方案。

  • 個案分享:
    75歲的陳婆婆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輕度中風和膝關節退化。平日小便頻密,每隔半小時至一小時便要上厠所一次,忍尿困難,遲半步也會失禁,於是放數張厠紙於底褲內以防萬一。她甚少出外,因害怕商場女厠經常排長龍,又不好意思打尖。子女想帶她到外地旅行,她都一一婉拒,子女以為她行動不便,不知她實有難言之忍。有一天,陳婆婆被發現暈倒家中,送到醫院發現她原來尿道發炎,細菌入血,幾乎失去了生命,元兇很大可能是底褲內的厠紙引致下身皮膚發炎,擴散至尿道。在醫院內陳婆婆無能力自行上廁所,唯有使用成人尿片,情緒低落。陳婆婆後來被轉介到理遺科診所,經詳細評估檢查,初步診斷陳婆婆患有膀胱肌肉過度活躍症,醫生配了一種能減輕膀胱肌肉過度活躍的藥物給她,護士指導她重新訓練膀胱方法,又教她使用小巧的失禁護墊,保持清潔衞生。最後陳婆婆的尿頻疏了,可兩三小時才上厠所一次,忍尿也能多過兩分鐘,在家中連失禁護墊也不需要了,現在更可放膽出街購物或探親友。

     

    (本文由譚焯坤醫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