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肌肉痙攣 (Spasticity)?
1. 痙攣 (Spasticity) 的醫學定義
- 這是一種肌肉運動失調現象,以速度依賴 (velocity dependent) 的牽張反射、肌肉緊張度增加 (increase muscle tone) 、及過強腱反射 (tendon stretch reflex) 為特徵的運動失調。
- 主要成因是腦部或脊髓神經內的上運動神經元受損 (upper motor neuron lesion) 而失去了腦部中央控制的肌肉失調現象。
2. 什麼情况容易出現痙攣問題?
- 常見於腦部和脊髓神經病症如:
- 1. 中風
- 2. 腦部受創
- 3. 腦痲痹
- 4. 腦瘤及其他腦神經疾病
- 5. 脊髓神經創傷
- 6. 脊髓神經疾病
- 7.多發性硬化症
- 1. 中風
- 外國研究顯示,肌肉痙攣的問題是中風後期一個常見的後遺症。中風後三個月出現肌肉痙攣嚴重至需要治療者達兩成,中風後一年這個數字上升至近四成。
- 另外亦見於一些局部肌肉痙攣現象,如痙攣性斜頸、面肌痙攣、眼瞼痙攣、書寫手指痙攣等。
3. 痙攣對患者有什麼影響?
- 患者方面:
- 1. 手腳活動變得緩慢,欲速則不達,走路不穩,容易趺倒,嚴重影響手腳
活動和日常生活。
- 2. 肌肉間中會抽搐和疼痛,關節變形。
- 3. 嚴重者半身不遂或全身癱瘓,需長期依賴別人照顧。
- 4. 關節屈曲難於清洗,容易引致皮膚霉爛、真菌感染。
- 5. 當有需要為病者拉開屈曲了的關節,患者感到痛楚。即使已失去說話能力的病人,也可從他們面上表情看到何等痛楚。
- 6. 長期肌肉痙攣更會演變成永久性的肌肉攣縮 (contracture)。
- 1. 手腳活動變得緩慢,欲速則不達,走路不穩,容易趺倒,嚴重影響手腳
活動和日常生活。
- 家屬方面:
- 1. 照顧者為患者清潔亦倍感吃力,往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拉開屈曲了的關節進行清洗、換尿片和穿衣等的工作。
- 2. 每當看到患者面上痛楚的表情,又或皮膚上出現霉爛或真菌感染,家屬和照顧者都會感到難過,更甚者會誤會院舍職員照顧不周。
- 3. 當照顧者為患者拉開屈曲了的關節時,會有機會造成骨折,不拉開又難於清潔,實是兩難。因骨折做成的傷害,照顧者往往成為家屬責駡的代罪羔羊,更甚者訴諸於法庭,屢見不鮮。
- 4. 家屬若不願擔當照顧病者的工作,只好安排患者入住護養院舍,交由護養院舍職員照料。
- 1. 照顧者為患者清潔亦倍感吃力,往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拉開屈曲了的關節進行清洗、換尿片和穿衣等的工作。
-
4. 如何評估個別肌肉的痙攣嚴重程度?
- 評估方法有多種,最常用和最簡單的是改良版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該表將肌張力分為0-4級,分數越低越近正常,分數越高,代表痙攣現象越嚴重。
0 | 無肌張力增高(正常) |
---|---|
1 | 肌張力輕度增加: 受累部分被動地屈伸時在關節活動範圍末段才出現突然卡住然後放鬆的現象,又或於末段時才呈現輕微阻力。 |
1+ | 肌張力輕度增加: 在關節活動範圍後半段內出現突然卡住,繼而在剩餘的關節活動範圍均呈現輕度阻力。 |
2 | 肌張力較明顯增加: 在大部分的關節活動範圍內都呈現肌張力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輕易地移動。 |
3 | 肌張力嚴重增高: 被動運動顯得困難。 |
4 | 強直: 受累部分僵直於屈曲或伸直狀態而不能動。 |
- (本文由譚焯坤醫生提供)